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九游娱乐官网!

九游娱乐九游娱乐

400-123-4567
138000000000
公司动态
.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九游娱乐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工业园88号
手机:138000000000

咨询热线400-123-4567

菲达环保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4-04-15 22:04:38人气: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菲达环保上下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习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决策部署,在杭钢集团党委和董事会的领导下,深入实施改革发展提质“五大行动”。公司董事会认真研究形势、科学审慎决策,充分发挥“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以规范治理为基础、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创建世界一流为契机,通过完善合规运作、强化战略引领、实践ESG理念、提高经营水平,实现了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安全环保持续稳定、经营效益再创新高的优异成绩。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3.53亿元,归母净利润2.29亿元。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坚持立体开发、全员营销,市场开拓再创佳绩。各级班子成员根据市场开发总策略,坚持靠前指挥,带头跑市场、冲在前、作表率;坚持自我加压和问题导向,通过“赛马机制”“立军令状”激励团队,奋勇抢夺市场订单:在传统电除尘市场,全年累计签订合同超25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三成;在湿法脱硫市场,承接了10台套百万机组和多台套35万以上机组项目,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在低温省煤器市场,签订了12台套百万机组和多台套35万机组项目,合同金额达2.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水务板块已完成实施元洪三期扩建、分水一二期提标、遂昌排河口管道改造工程等项目,总投资8.3亿元的赣州南康污水厂网一体化项目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产学研平台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与国内知名高校研究院合作承担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等课题项目,紫光环保“双百行动”各项改革工作实现常态化。2023年,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浙江省第一批雄鹰企业。“科改示范企业”改革结硕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7项、省内首台(套)装备2项和浙江制造精品1项,全年新增授权专利63件,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46项。

  三是坚持内外兼修、协调并进,系统管控持续提升。持续推进扁平化管理模式,认真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补短板、锻长板,企业治理体系更加科学完善,推动安全生产、项目执行、风险化解、成本管控、市场拓展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数字档案管理进展顺利,成功发行浙江省首单2亿元“绿色+科创”中期票据。持续扩大智慧水务系统管理覆盖面,按照“边用边升级”要求,完成莲都紫光、缙云紫光、分水三期接入工作,运营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将精细化管理作为降本增效的着力点,降本增效超额完成,大力倡导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减污降碳管理机制。

菲达环保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员工幸福更有质感。坚持以习文化思想为引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忠诚、担当、奋斗、创新、清正”的浙江国企新风尚,注重凝聚员工团结奋进思想共识,通过开展评优评先、分层分级学习、“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主题活动等形式,高质量开展立功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增强干部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工作责任心和执行力。成功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扎实推进,企业凝聚力、干事创业积极性稳步提升。

  五是坚持凝心铸魂、固本强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建引领企业改革发展提质为主线,以高质量落实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为抓手,以打造“同筑五心环保我行”党建品牌矩阵为载体,全力实施“五坚持五提升”工程,推动党建工作质量全面提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坚决有力,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做到一以贯之,政治监督、廉政教育、领域监督、制度建设和执纪问责不断强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氛围不断巩固。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高居七大新兴产业第一位,并规划到2020年将节能环保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历了“十一五”发展早期、“十二五”历史机遇期和“十三五”发展成熟期后,进入“十四五”,环保行业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思想,“双碳”战略的实施,以及“两山”理念的践行,无疑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推上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与此同时,环保行业已从政策播种时代进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时代,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2023年11月30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出“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全国80%以上的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重点区域全部实现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基本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确保工业企业全面稳定达标排放环保工程。推进玻璃、石灰、矿棉、有色等行业深度治理……”。

  公司所在的工业烟气治理行业,传统煤电领域大中型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已基本完成,现存改造需求主要体现在中小燃煤锅炉以及新建机组,而自2021年下半年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拉闸限电之后,煤电核准及建设开始明显提速,预计将对烟气治理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继煤电之后,非电行业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先是钢铁行业,从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来看,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电力行业,位居工业部门之首;从碳排放现状来看,其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位居制造业31个门类之首,因此,为减污降碳,我国已于“十三五”期间启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目前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正有序推进。水泥、焦化、玻璃等工业排放源也相继迎来更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指标,2024年1月29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针对水泥与焦化行业的超低排放意见,预计将促进相关行业烟气治理市场的快速成长。

  污水治理方面: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对水资源予以保护,并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持续提出要求,如:在整个行业推行新版《水污染防治法》、发布《“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方案》等,多重政策驱动给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带来极大机遇,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特别是第三方运维和PPP治理快速增长,千亿资源化市场空间持续释放。国家政策重点聚焦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农村水环境治理、污水资源化利用及市政管网设施等方面,未来将成为水务行业的重要利润增长点。另外随着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不仅有大型国有企业,也有一批专业化民营企业抓住市场发展的机遇,积极开拓抢占市场。

  固废处理方面: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需求持续旺盛,《“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争取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鼓励有条件的县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垃圾分类+资源化+焚烧发电”已成为固废处理的主流思路。

  “双碳”战略实施方面:CCUS(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我国CCUS各环节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具备了CO大规模捕集、管道输送、利用与封存系统设计能力和近期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基础,且示范工程建设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均有显著增加。但是,当前阶段各环节技术发展并不均衡,仍旧面临应用成本高昂、有效商业模式欠缺、激励和监管措施不足、源汇匹配困难等多方面挑战,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运行仍有一段距离。

  公司主营业务为大气污染治理及国内环保水务相关业务,致力于提供燃煤电厂及钢铁、冶金、建材、造纸、化工等领域工业烟气的除尘、脱硫、脱硝、输灰、电气控制等环保大成套,并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市政供水、污泥处理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与项目管理经验。公司是国内燃煤电站烟气超低排放技术引领者,全球燃煤电站电除尘装备最大供应商。

  公司大气污染治理业务采用“营销+设计+制造+服务”型经营模式,以销定产,在销售除尘、脱硫、脱硝、气力输送、垃圾焚烧等量体裁衣、单台设计、个性化环保装备的同时,也经营大型工业烟气治理环保岛大成套、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等。环保水务相关业务采用“投资+运维”的经营模式,主推区域一体化治理,业务覆盖城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处理、农村污水治理、市政供水、污泥处置、水环境检测、管网建设与维护、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

  公司着力拓展“碳达峰”“碳中和”业务,积极发展低碳技术路线,升级生物质和煤耦合混烧的电除尘器技术、生物质燃料混烧烟气的脱硝技术以及低温省煤器技术。在设备制造各生产环节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利用新技术减少单位产量消耗,实现低碳生产。研究碳中和关键技术,引进国内或国际先进的低成本、高通量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建立碳排放样板工程,快速介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碳足迹碳标签核心技术及评价体系。持续关注节能环保领域,伺机进入清洁能源板块。

  公司始终坚持“环保报国”发展理念,连续多年担任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电除尘委员会等诸多行业协会的主任委员和理事长单位,肩负着规范和引领行业发展的重任,组织引领行业内企业团结一致,挺过了多次因钢材大幅涨价引发的全行业生存危机,牵头组织出版了《电除尘器选型设计指导书》《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技术》等行业指南,通过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言献策,避免了技术路线选择失误,促进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蓬勃发展,目前除尘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环保产业中能与国际厂商相抗衡且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同时积极响应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地企合作,以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全力推进区域化治理模式,努力探索“污水治理+产业导入”共富共赢的“两山”转化路径。其中,在农村污水治理领域,探索出“六位一体”的农村污水治理长效管理的象山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象山县域内农村污水治理效能,更具备了在全省推广复制的条件。在市政污水处理领域,下属公司代管运行的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是省内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加地上综合利用的典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被业界誉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温州样板”。

  根据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和浙江省“凤凰行动”计划决策部署,公司始终坚持以标准提档、质量升级、品牌增效为着力点,通过“平台化、数字化、产融化、绿色化、国际化”战略融合,规划联动,深入实施浙江省深化国企改革“省级科改示范行动”,在标准、质量和品牌提升上再下苦功,引领诸暨市省级环保小镇和现代环保装备园区建设,牢固树立浙江制造标杆示范企业形象,从而带动浙江环保产业规模更上台阶。

  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注重以高标准、高品质、高质量理念立足市场。公司广泛服务于中国华能、中国大唐、华电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华润电力、中国石化、中国石油、CMEC、CNTIC、中国电建(601669)、中国能建(601868)、山东电建、东方电气(600875)、哈电集团、深能源、广东粤电、浙江能源、巨化集团、皖能电力(000543)、宝钢、唐钢、马钢、首钢、山钢、鞍钢、青山控股、元立集团、信发集团等央企、地方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产品在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在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

  公司以接轨国际制造为目标,通过现代化生产厂房建设、先进生产线引入、信息化改造、欧标和美标工匠培育、卓越绩效和“5S”管理推进,打造现代化高端环保装备制造基地,现下属各制造基地都能承接跨国公司产品,产品出口到德国、日本、俄罗斯、土耳其、印尼等四十多个国家。报告期内,在欧洲多国受俄乌战事影响重启煤电的背景下,公司陆续开发了菲斯特德国、力勤资源、奥地利安德里茨、芬兰史密斯、比利时CMI等国内外新客户群体。

  公司下属单位紫光环保作为国内水务行业市场化的先行者,始终专注于国内环保水务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成功参与开发国内数十个环保项目,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市政供水、污泥处理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拥有强大的投融资能力、专业的技术管理团队和齐全的资质证书,业务遍及浙江、江苏、湖北、安徽、福建、甘肃等多个省市,先后被授予全国最具成长性企业、中国水业最具成长性工程公司,2023年2月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正式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公司始终瞄准前沿技术,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公司建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除尘分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技平台,建有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国际合作基地、碳减排协同烟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10个省级科技平台,拥有住建部颁发的环境工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设计甲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消防工程专业承包贰级、防水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贰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证书和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颁发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等运营服务证书,为国家科改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首批浙江省雄鹰企业、首批浙江省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单位、浙江省燃煤烟气治理装备产业技术联盟、浙江省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和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浙江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牵头单位,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另外,公司先后取得了信用等级3A级、EN1090欧标制作体系认证、DIN18800德国认证、ISO3834国际焊接认证等,为美国GE、NE、日本三菱、法国阿尔斯通等跨国公司配套电除尘器、脱硫、空预器、余热锅炉等产品,具备与国际跨国公司接轨的一流制造能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先后承担实施国家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国家重大装备创新研制等国家级项目30多项,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6项,拥有有效的授权专利390件,软件著作13件,获颁布实施的为主或参与起草的国家、行业标准、浙江制造标准和团体标准191项。

  公司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风险合规管理、优化管理运营模式,科学决策水平及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公司规范化治理得到有效保障。

  公司坚持全面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将卓越绩效管理理念贯彻到企业标准化的流程和制度中,2007年获诸暨市市长质量奖,2009年获绍兴市市长质量奖,2013年获浙江省政府质量奖。作为“浙江制造”产品标准起草单位和首批认证的四家企业之一,2014年获首批“浙江制造”品牌认证证书。2016年公司担任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首任理事长单位。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适合员工成长的晋升和培训体制,注重人文关怀,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首批“浙江省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立“项目挂职、轮岗交流”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实践中加大锻炼人才力度,在重要工程项目、重大科研项目上大胆起用年轻骨干,促进了人才的快速成长。报告期内,推荐申报正高4人、副高18人、中级23人、助理级23人;培养博士后1名、培育“浙江工匠”2人、推荐专家和评委库成员14人次,在公司关键项目实施上、新技术领域突破上,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司本期实现合并营业总收入4,353,032,833.25元、净利润247,065,566.56元、归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8,557,161.24元。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上升49.86%,主要系本期公司加强市场开拓、项目执行管理和科技创新,同时加大资金回收力度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比减少财务费用支出和坏账计提所致。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资产负债率58.66%,较年初上升0.12个百分点。

  2023年7月,党中央时隔五年再次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大会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此基础上,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做工作报告,对今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报告提出,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创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具体而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建立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PM2.5控制为主线,强化源头管控、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组织实施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VOCs全流程深度治理。开展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扎实推进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现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编码登记应登尽登。组织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逐步推动应急减排清单各省(区、市)全覆盖。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强化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积极稳妥做好秸秆禁烧管控,加大人民群众身边的餐饮油烟、恶臭异味、噪声问题解决力度。持续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明确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推进宁静小区建设。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环境管理。

  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积极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估和考核试点,深入推进长江总磷污染控制。持续推进黄河主要支流消除劣V类。研究调整水功能区划。组织实施重点排污口整治提升行动,深化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深入实施城市(含县城)黑臭水体整治行动,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研究制定饮用水水源水环境质量标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提高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深入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强化入海河流总氮等污染治理与管控,‘一湾一策’实施海湾综合治理。深化海洋垃圾治理,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加强海洋生态环境调查、应急处置等基础能力建设,做好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和海湾精细化调查的成果集成及应用工作。

  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打造一批‘无废城市’建设标杆。深化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成果,推动大宗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加大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力度。深入落实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完成方案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全面深入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开展新污染物环境信息统计调查、风险评估和管控。深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加快建设危险废物‘1+6+20’重大工程,优化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管理试点。持续实施重金属减排工程。推动重点省份深入开展铊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和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监管制度。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将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落实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编制关于加强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健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谋划做好第三个履约周期管理。建设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出台全国碳市场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定,强化碳市场数据质量日常监管。基本建成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研究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持续深化低碳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推进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实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作为排头兵和主力军,公司今后仍需统筹把握,聚焦重点任务,巩固和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把握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聚焦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坚持创新制胜和改革破题,整合内外资源,秉承企业价值观,践行企业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环保装备制造与环境服务水平为主线,以创新为驱动,以重大工程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在行业不断推陈出新、竞争对手不断增多变强的局势下,不断追求创新,勇于超越自我,同时,用好、用足金融平台,生态链式推进企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立足环保主业,积极发展节能降碳技术路线,强化技术创新与储备,充分发挥菲达品牌与技术优势,深化卓越绩效与精益管理模式,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升级制造能力和项目服务运营能力,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由大气治理向综合环境治理转型,实现由装备制造向“制造+环境服务业”转型。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提出公司2023年经营目标:力争实现合同订单51亿元,营业收入43亿元,营业成本35亿元,三项费用和研发费用合计控制在6亿元以内。经审计,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43.53亿元,营业成本35.00亿元,三项费用和研发费用5.16亿元,分别占年度经营目标的101.23%、100.00%、86.00%。报告期内公司超额完成合同订单目标,并完成了年度营业收入目标,营业成本和三项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公司超额完成2023年度降本增效、增加收益的目标。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的冲刺之年,也是杭钢集团改革发展深化年。新的挑战、新的起点、新的序章,期待着我们奋勇开拓。我们要紧紧抓住行业地位与口碑提升的黄金发展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总体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各项重大战略决策,认真谋划好新一年各项工作,重点要聚焦以下六方面工作:

  坚持市场为王的主旋律,准确把握国家方针政策导向,紧抓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机遇,全力拓展市场。一是落实责任分解。围绕年度订单目标,切实压紧压实责任。二是强化市场战略。持续做深做实“立体营销,协同作战”的全员综合性销售模式试点推广,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持续巩固和强势拓展海外有色金属冶炼环保市场。三是做强品牌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公司在传统煤电市场的品牌优势与口碑优势,重点跟踪钢铁冶金、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超低排放项目,争取更多短平快优质项目落地。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围绕节能环保产业全领域常态化开展业务技能交流与培训,持续强化营销人才梯队建设,提高市场人员综合营销能力。五是加快转型创新。积极拓展新领域,抢占新赛道,主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重点拓展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管带、智慧电厂和运维等业务。

  坚持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积极探索灵活高效的科创激励机制,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构建优良创新生态。二是加强技术与市场间协同创新。紧紧围绕主营业务,加快推进智慧环保岛、轧钢加热炉超低排放、水泥行业高温低尘/高温高尘SCR、管带、生物质掺烧除尘脱硝、超超低电除尘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出转化,三相变频电源、烧结机头袋式除尘等技术研发并突破首台套应用。三是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巩固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沟通交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合作格局。四是巩固“双碳”技术优势。稳步实施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省“尖兵”“领雁”计划等政府类科研项目,深入开展CCUS、减污降碳协同、碳足迹碳标签、VOCs活性炭再生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公司双碳业务拓展、高质量转型发展积蓄力量。五是加大科技人才投入力度。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和青年人才培养,切实提升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效活力。六是深入推进国家科改示范企业建设。对照国家科改示范企业创建任务清单,用好用足政策,以良好的改革成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七是做深做实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数字化改革。持续推进财务数智一体化平台建设,着力提高财务管理能力。逐步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智能建设,全面提升生产效率。

  深入落实新一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切实提高上市平台融资能力,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积极争当综合改革表率。一是坚定不移推进并购重组工作。聚焦环保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减碳降碳等主业强链延链补链领域,加强投资并购工作,切实推动节能环保板块产业升级,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能级。二是有效发挥产业整合优势。进一步拓展节能环保板块产品推介深度与广度,提高板块协同发展的作战能力,不断壮大上市公司产业规模。三是持续拓展融资多元化渠道。充分利用和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功能及平台效应,重点做好超短融的发行、国有银行信用授信的争取,以及加快融资系统的开发及应用,为公司战略投资扩张做好资金保障。四是合理合规开展期货套保业务。持续建立健全套保业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业务团队的综合能力,科学合理制定套保方案,有效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五是持续推进预留股权激励分配事项。进一步扩大激励范围,让更多有担当、善作为的骨干力量受激励、享红利,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新动力(300152)。

  持续完善公司项目管理制度、优化配套流程,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促进项目管理工作有规可依、高效执行,切实提升项目综合利润。一是深化精益管理。不断探索和改进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精细化管理,针对存在的短板、弱项,想方设法促提升、求突破、抓落实,着力推进项目执行提质提效。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全面实施和推广项目经理责任制,强化对项目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统筹管控,有效提升项目的盈利能力。三是加强现场管理。全面落实项目过程资料、竣工资料、签证资料的编制、取得、收集和完善等责任,确保项目资料归档与项目执行进度同步完成。四是加强风险管控。定期组织梳理,针对性制定项目实施计划,降低项目风险,保障项目预期收益。

  着力推进集团环保产业整合,系统重塑一体化管控,重新构建起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管控体系,进一步彰显国企发展新优势。一是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持续完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压紧压实各级安全主体责任。持续推进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建设。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建立建强安全管理专业队伍。二是坚决防范遏制环保事件。持续深化浙江省“无废企业集团”“无废工厂”建设,切实加强两个生产基地的涂装VOCs废气全流程治理,固体危废处置做到100%合规合法,废水废气噪音排放严格符合国家标准,树立行业无废引领企业标杆。三是严格把控产品和工程质量。持续改进重要部件重要节点质量管控,常态化做好网络监控,保证项目安全优质、高效达标。四是持续强化风险防控化解。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实施合规、内控、风控一体化管理,切实提升企业管控能力。

  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认真履行党建主体责任,持续完善党建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开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一是突出政治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着力锻造政治过硬的坚强领导班子,完善主题教育常态化机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和党委前置研究机制,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二是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理论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深入学习习重要著作、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三是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干部能力素质教育,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加强年轻干部、人才队伍的培养和选拔。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激活菲达文化的深层动力,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大力弘扬担当精神、奉献精神。五是推进清廉强企建设。持续深化“四责协同”机制,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2024年经营目标:力争实现合同订单62亿元,营业收入45.5亿元,营业成本36.70亿元,三项费用合计控制在5.2亿元以内。

  1.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公司所处行业易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国家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等的改革和调整,将对整个市场供求和企业经营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如国家对行业指导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对此,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政策的变化,密切跟踪政策变化对上下游产业的不同影响,不断增强公司前瞻性战略布局,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时优化结构调整。

  2.市场拓展风险。当前市场污染治理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不高,竞争日益激烈且趋于同质化、白热化,企业面临着市场份额的争夺和价格竞争的压力。此外,客户端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确定,可能影响企业的销售和盈利能力。对此,公司将在巩固传统优势基础上,通过多领域市场开拓、强化技术储备与创新等措施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3.人力资源风险。环保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大,人才供给不足或人才流失将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公司将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适合员工成长的晋升和培训体制,加强外部高质量人才引入,优化内部人才的培养与晋升。

  4.资金流动风险。公司主要经营项目执行周期一般较长,资金回收滞后,叠加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可能对公司现金流、资产周转效率产生一定影响。公司将进一步通过优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加强资金回收管控、优化融资结构、加强预决算管理、加强资金回收等措施化解相关风险。

  5.海外经营风险。当前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全球经济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战加剧,海外市场开拓、项目执行、产品出口等可能存在汇率变动、成本上升、运输延迟等风险。公司将积极通过项目审慎评估、强化跟踪管理等措施予以应对。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皖能电力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华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润电力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方电气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力勤资源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动力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石化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菲达环保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推荐资讯